close

內容來銀行小額信貸比較信貸年息自hexun新聞

煤改氣的後腿?

什麼拖瞭文/本刊記者 劉 夷北京的“煤改氣”工作一度是全國典范。2008至2009年,北京冬季高峰日供氣量達到4431萬立方米。截至2013年年底,北京市所有供暖鍋爐基本完成瞭“煤改氣”。與首都相比,各地政府都在喊著“煤改氣”,但工作進展艱難。實際上,在經歷瞭突飛猛進的擴張階段之後,北京的“煤改氣”工程也難以完美收官。北京的經驗難以復制,但“煤改氣”的難處在全國范圍內都能達成一致。利益、資源、政策,三大難橫亙於前路。錢,不能不談北京城市運行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、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銳告訴《經濟》記者,“北京市的‘煤改氣’由北京市發改委、科委、經信委共同推動工作,科委負責前端科技研發,經信委負責信息化建設,發改委提供專項支持,形成產業化平臺。而華北電力、北京燃氣集團、北京熱力集團三大企業互動,形成熱電氣鏈條聯供,做到資源循環利用,整體上節約能源。三個集團實行利益共享機制,打破行業壁壘與利益桎梏。各級政府更是采取推動措施,從財稅上重點扶持,打造優良合作平臺。”稅費優惠、經費補貼,聽起來似乎免去瞭企業的後顧之憂。但實際情況又如何呢?北京熱力集團的一位劉姓工程師(簡稱“劉工”)告訴記者:“熱力集團‘煤改氣’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將供熱大網附近的燃煤鍋爐房合並過來,如果離得太遠,就直接把鍋爐房燃料由煤改成燃氣。目前我們已經改瞭340多座燃煤鍋爐房,熱力集團所屬區域的獨立鍋爐房已全部改造完成瞭。但在這過程中,資金問題是一直存在的。”劉工介紹,北京市政府一直以來采取的是“後補貼”政策,工程當年全部任務結束後,需要進行核算,在第二年才能分期、分批得到資金補償。除瞭熱力站、鍋爐等系統設備要改,外網、老舊管網乃至居民樓裡的公用暖氣片都在改造范圍內,工程資金壓力非常大。“二次管線、老舊管網改造、面積增容與施工過程中的城市地下管線整理都是問題,政府在這些方面的補貼太少。”實際上,政府的補貼、工程經費都是“治標不治本”,讓企業擺脫虧損、實現盈利的“治本良藥”是末端供暖費的合理設置。遺憾的是,這劑“良藥”一直被遮擋在雲霧之中。國傢發改委、住建部在2007年曾發佈《城市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》,明確“城市供熱價格由供熱成本、稅金和利潤構成”,而其中的“供熱成本”,是指“供熱過程中發生的燃料費、電費、水費、固定資產折舊費、修理費、工資以及其他應當計入供熱成本的直接費用。”從煤改成天然氣,成本上漲可想而知。2013年7月10日天然氣價格進行調整,發電用氣由2.28元/立方米上調到2.67元/立方米;工商業用氣3.23元/立方米;壓縮天然氣加氣母站(非居民用氣)2.62元/立方米;車用氣5.12元/立方米;居民用氣未調整仍為2.28元/立方米。關乎國計民生,包括北京市政府在內的各級地方政府都對供暖漲價諱莫如深。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徐忠堂對《經濟》記者直截瞭當地表示:“既然不能漲價,那是不是應該政府買單?”徐忠堂認為,供熱企業是有“兩面性”的。“供熱有公益性,企業需要盡到它的社會責任。但另一方面,企業畢竟是企業,需要盈利,還要交稅。既然地方政府不願意調整供熱費,要想提高‘煤改氣’積極性,企業的虧損就應該由政府來買單。在這方面,北京市政府做得不錯,但各級地方政府做得遠遠不夠。”天然氣,捉襟見肘華北電力大學徐教授在聽到記者關於“煤改氣”的提問後,提出瞭自己的擔心:“‘煤改氣’是很好,可是天然氣夠用嗎?”據悉,2013年—2014年整個采暖季北京市天然氣用量就預計達到78億立方米,再創歷史新高,這也進一步增加瞭運行就學貸款辦法調度難度。目前北京市的天然氣主要來源於三條輸氣管線:陜京一線、陜京二線和大張坨地下儲氣庫至次渠管線。根據北京市“十二五”時期燃氣發展規劃,2015年天然氣用量將達到180億立方米,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例將超過20%。徐忠堂認為,我國一次能源中,煤占到瞭70%,天然氣隻占4.8%,即使到2020年,天然氣比重也達不到10%。全國范圍內的煤改氣將面臨嚴重的資源短缺問題。實際上,我國在油氣資源上的匱乏是眾所周知的。“我國天然氣有一半需要進口”,徐忠堂告訴記者,除瞭從東亞、東南亞、遠東、緬甸進口天然氣之外,為應對危機,我國目前也正在致力於開展煤層氣、頁巖氣、煤制天然氣的開發。北京一傢燃煤電廠負責人還對記者提出瞭對天然氣運行的諸多擔憂:“北京市天然氣輸配系統的儲氣調峰設施還不夠完善,可采用的調峰手段有限,遇極端寒冷天氣必須靠上遊增加供氣量,而上遊受儲氣庫容量和長輸管線輸送能力的影響,難以保障北京高峰用氣量,導致冬季高峰時熱電廠等重要用戶不能正常運行,影響城市供熱、供電質量。”該負責人表示:“北京市天然氣的全部氣源的供應商是中石油。單氣源、單供應商對單一城市供氣具有嚴重的局限性和缺陷,氣源會逐漸衰減,難以保證長期有足夠穩定的天然氣供應。輸氣管線過於集中,也存在供氣安全隱患。 ”除瞭供給上有困難,陳銳認為,我國在供暖資源整體規劃上也不合理。供暖季4個月,北方17個地區的天氣有較大差異,但資源利用並未很好地體現這些差異。缺乏區域調配機制,真正到瞭用氣峰值,反而無氣可供。“除瞭增加供給,天然氣資源的利用需要設立好跨區域資源調配機制,更需要前期規劃、頂層設計,不能‘臨時抱佛腳’。”對於國傢關於能源改革的配套政策,徐忠堂有很多話要說。徐忠堂向記者介紹,“煤改氣”要達到的效果主要有以下三種:第一,效仿歐洲,實行天然氣熱電聯產,發電餘熱用於采暖;第二,利用天然氣發展小型分佈式能源,聯合循環;第三,建設“冷暖房”,夏天制冷冬天供熱,並且全年都可以發電。政策,不太“給力”以上三種形式如能實現,都將實現高效利用能源、大大助力節能減排。但徐忠堂認為:“地方政府將‘煤改氣’聲勢造得很大,真正實施起來,政策實在不配套。”徐忠堂介紹,熱電聯產在北京、上海、重慶、西安都已開展建設,但產出的電能否“上網”卻是一個大問題:“北京的分佈式能源、熱電冷三聯動,都出現瞭產生的電上不瞭網的情況。‘煤改氣’如果隻是喊一喊,對應的政策不配套,那很難開展下去。這裡面的行業壟斷問題亟需國傢出臺具體政策來治理。在歐洲國傢,開展一項工程,都是在政策配套的基礎上才會開始。而我們往往是急著開展一項工作,遇到具體問題時就‘卡殼’瞭。熱電冷三聯供是非常好的供電供熱方式,但產出的電不能上網,電輸不出去,機器開不起來,那就太遺憾瞭。已經建好的沒法運行,本來要建的也不願意再建瞭。”陳銳也認為,我國相關政策在應對不確定因素、不同地域時體現出瞭較大的局限性。陳銳告訴記者,技術創新運用於降耗污染控制,有個“時滯效應”。在開展“煤改氣”工程之時,也應做好各階段的政策規劃。“城市在核心區、城鄉接合部、遠郊區縣供暖方式、管理方式應該有差異,目前的各項政策並沒有體現差異化。相關政策沒有給予重點保障、關鍵敏感、薄弱落後地區充分保障。淡季旺季、峰值谷值之間的調配還需加強,爭取資源優化配置。現在暖冬越來越少,低溫現象嚴重,南方地區冬季末尾甚至出現比北方更冷的現象。供熱接下來該怎麼辦?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。”陳銳對記者表示。推進“煤改氣”,要合力共贏陳銳認為,“煤改氣”工作的重點為以下3個方面。一是建立政府、企業、個人新興戰略夥伴關系。政府第一步要負責區域性管理工作,制定惠及城市與農村、核心區與遠郊區的一體化措施。“煤改氣”工作初期,需要履行好主導工作。第二步,政府充分做好引導工作,給予企業良好的創新空間與平臺。第三步,政府督導形成社會責任體系,加強企業誠信。落實企業補貼,盡快完成階段性、探索性的政策試點。企業要強化“城市公共服務型企業”的社會形象,用更強有力的舉措提高服務質量。嚴格把握公益性、微利、獨立的原則,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利用好價格杠桿。通過前端加強工業源管理,削減成本,提升服務質量,差異化分化服務價格,形成新的價格市場。差異化需求應對,形成階梯定價機制。市民履行基本義務,按時繳納供暖費,積極響應“煤改氣”號召,配合社區工作。鼓勵社區自發監督,禁止私自改造暖氣片,加強社區管理,形成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。二是深化熱計量改革,形成合理熱價。提升公共服務效率,加強熱計量方式研究,安裝熱計量監測系統,通過供熱計量收費優化計費系統。從根本上替政府節能,替老百姓節費。繼續開展類似於萬科集團居民區的試點工作。加強科普宣傳,提高百姓整體素質,增強理念認同,改變既得利益。在繳納基本供暖費的基礎上,推行改革,調整熱價。三是運用“五分法”做好政策規劃。分類規劃。調整好部門、區域、省市縣區的具體政策。不按地域,而是按屬地特性分類部署規劃。分區評估。通過信息化管理細分到每一個供熱供暖站點、區域,有區別地選擇單位供暖、市政供暖、自燒煤供暖的改造方法。分序推進。政策應對分輕重緩急。隨著氣荒來臨,醫院、學校、重要核心部門、公共服務機構、大型居住社區要重點保障。分時調配。淡季旺季峰、谷值之間,做好充分調配。分責明確。責任主體需要進一步明確。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理念,分清哪些是企業該負責的、哪些是政府該買單的、哪些是公眾該自我管理的。另外,劉工告訴記者,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並不比“煤改氣”本身低。“煤改氣”施工過程中常常遇到地下管線錯綜復雜、缺乏規劃、腐爛後互相損蝕的情況,增加成本,影響工期。可以想象,受到困擾的絕不僅僅是熱力集團,而僅靠某傢企業一己之力,也絕無可能將這個問題解決。政府加大力度做好“地下工作”改造,是眼前最急迫的事瞭。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4-01-06/161187242.html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rancesl72 的頭像
    francesl72

    francesl72的部落格

    francesl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